废盐综合利用:学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还废盐以洁净
相对于农药的家喻户晓,农药废盐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是指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无机盐类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农药废盐含有一定量残留的反应原料和农药及反应副产物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大多数毒性大、积累性强、难降解,需要严格管控。“化工废盐每年产生量约为2000万吨,其中农药废盐是产生量大、特性杂的一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郝雅琼告诉记者。
农药废盐处理刻不容缓
我国是农药原药生产大国和农药使用大国,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药废盐的无害化处置则是农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利用处置受阻将反向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盐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极为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目前我国每年工业用盐的缺口达200多万吨。“将农药废盐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后作为工业原料,不仅可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盐类资源,实现循环经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亚说,然而废盐综合利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明,并且缺乏相关的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致使综合利用受阻,废盐已成为制约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药废盐主要去向有三种。”郝雅琼指出,一部分进入刚性填埋场填埋,这种方式处置费用高昂,加之刚性填埋场库容有限,难以满足农药废盐处置需求;一部分废盐被暂存于产废企业仓库中,这种方式致使企业“胀库”现象频现;还有部分废盐用于氯碱、纯碱、融雪剂、水泥添加剂等生产。但由于各企业废盐产生工艺的差别,废盐中杂质含量差异明显,并且缺乏相关的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废盐综合利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明,致使废盐综合利用受阻。
资源化利用有路可循
“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回收农药废盐中的有益成分。”郝雅琼告诉记者,但需要通过预处理去除废盐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保障后续利用过程的环境安全。但传统高温热处理存在设备腐蚀问题,而深度氧化技术难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废盐。
记者了解到,徐亚团队近日在环境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论文,另辟蹊径探索中低温去除废盐中有机有害物质的可行性和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超过一定温度后,农药废盐中有机组分去除率对温度不敏感,中低温预处理在大部分条件下可达到高温预处理的效果。
“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预处理温度的准确识别,在解决融盐问题的同时实现有机有害组分的高效去除;二是揭示有机组分的残留水平和形态,以准确评估预处理后的环境风险特征。”徐亚告诉记者,从实践角度来说,希望通过上述科学问题的解决,掌握中低温预处理的适用废盐类型和工艺参数,为后续中低温热处理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徐亚表示,未来团队将围绕国家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需求,重点突破固体废物环境资源属性识别、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污染物协同控制、智慧填埋技术、工业窑炉协同处置技术等关键技术,构建支撑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助力提升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有效处理还需多方共治
持续有效的处理离不开标准的技术规范。“我们研究所受生态环境部委托,目前正在承担《农药废盐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郝雅琼告诉记者,该技术规范将给出农药废盐主要利用方式及其预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和预处理产物技术要求。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将使得农药废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运行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监管有据可依,从而防控农药废盐综合利用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促进农药废盐的有效利用。
“实现农药废盐的综合利用,需要多方互动、共同努力。”郝雅琼建议,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可制定农药废盐的利用方案,建立废盐“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推动提升废盐的利用率。
此外,农药废盐预处理和利用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建设运行难度大,难以做到每个企业建设一条生产线。“建议以园区为单位,建设农药4556银河国际中心,对废盐进行统一的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废盐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不同农药产品的废盐所含杂质的成份和含量都不同,预处理技术路线和参数也不一样,且不同成分的废盐综合利用方式不同。“因此建议在产生节点将不同成分的废盐进行分类收集,形成单盐,避免产生混盐,降低废盐预处理的难度。另外,研究开发成熟的农药废盐中有毒有害物质去除关键技术,提高废盐综合利用水平。”徐亚说。